48歲的原永建,在五車間建成投產之日就一直在生產線上兢兢業(yè)業(yè)地工作。不過,從3月1日起,他就要離開熟悉的造型班,分流到一車間造型工崗位。與他同時被轉崗分流的還有88人。
分流的原因是,從三月份開始,鑄造二廠通過人力、資源、產能重新整合,將五車間暫時性的關線停產。全車間除部分維修骨干繼續(xù)留守,進行設備改造、潤滑保養(yǎng)外,80%的人員根據不同的崗位工種,分別流動到其他生產車間、質量部和倉儲部等單位。
盡管收益上沒有大的出入,但轉崗分流對于個人來說,環(huán)境的轉換多少有些難以接受。然而從整個工廠大局出發(fā),這種生產方式的戰(zhàn)略性調整,是鑄造二廠面對競爭和扭虧增盈巨大壓力下,不得不做出的"痛苦"而必然的選擇。
為什么要"關線""停產"?原因其實很簡單,就是工廠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益的需要。該廠算了一筆賬,五車間單位費用成本過高。其固定資產占全廠的28%,產值卻只有9.2%;二是單位能耗"超標",高出該廠平均值40%以上;三是由于主要生產轎車件,人均產量(按噸位)卻大大低于其他車間。投入高而產出少,顯然是很不劃算的。因此,從市場經濟角度考慮,從實現東風有限商用車公司事業(yè)計劃出發(fā),該廠黨政領導集體在經過深入細致的研究和可行性分析后,作出了暫時關停五車間的決定。
那么這么做,對于鑄造二廠經營目標的改善能產生多大的價值?該廠同樣算了一筆賬:調整以后僅維修費、動能費、折舊費、人工勞動成本等,預計年可節(jié)約費用和降低成本近940萬元。同時將該車間生產的品種轉產,還可以更有效地發(fā)揮其他車間的余量,提高效率。
今年,東風有限商用車公司為了確保事業(yè)計劃的如期實現,將兩個鑄造廠(鑄造一廠、鑄造二廠)列為減虧"大戶"。作為重大的QCD改善項目,鑄造二廠五車間的"關停并轉"成為扭虧增盈整個棋盤上的一枚重要的棋子。而對此,東風有限公司總裁中村克己兩次到鑄造二廠調研,也對該廠降成本工作予以了肯定。
經過100多天的周密籌備,鑄造二廠召集五車間全體員工開了轉崗分流動員會。當聽完李衛(wèi)東廠長宣講的動員報告后,員工們以熱烈的掌聲表示支持廠里的決定。與以往不同,此次轉崗分流沒有引起思想上的"地震"。因為,早在幾個月前,"關停風"已經吹到五車間員工耳朵里,他們承受住了壓力,車間產量、質量不僅沒有出現波動,反而均衡生產月月達標。特別在元月份,該車間還創(chuàng)造平均班產536箱的歷史最好成績。
一次性全車間轉崗分流在鑄造二廠的發(fā)展史上尚屬首次,在當前合資體制下的東風有限公司內部也是不多見的,是一次突破性的嘗試。
相關鏈接:鑄造二廠五車間是1994年國家下達的“雙加”(加大技術改造力度,加快企業(yè)改革步伐)項目之一,也是東風公司轎車國產化支撐項目之一。于1998年10月28日正式投產。實現了神龍轎車件的快速調試生產。確立了鑄造二廠產品三分天下的格局(卡車件、轎車件、社會件各占1/3),也確保了鑄造二廠在產品轉型階段形成新的"效益增長點"和"三高"產品核心競爭力。